【同行新闻】政府购买服务或 可解二次留守之痛 |
当然,要实现社会关系重建的目的,还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场地,二是人员。狭小不安全的出租房显然不是大量留守儿童聚集学习娱乐的理想场所,而他们的父母囿于生计以及能力有限也不可能很好地充当起“照顾者”的角色。于是,这两个问题又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钱的问题,有了经费,场地和人员自不在话下。 其实,类似的实践早已有之。据昨日的《东莞日报》报道,横沥石涌综合服务中心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新莞人子女可以免费参与四点半学堂、心理圆桌、助学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并由专业社工提供规范服务。在这背后,有一家民间NGO在默默地付出,它就是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但经费的有限、社工的不足,都在制约着这家组织更大作用和功能的发挥。我还得知另外一些类似的服务点由于认知度不高,候鸟的家长望而却步,从而造成了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的浪费。 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为政府的公共财政支持不能缺席。政府不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一旦有了政府财政的持续投入,则类似服务中心的运营就不会有断炊之忧。与此同时,政府购买也可以帮助其他实施类似服务的NGO加速建立公信力,使得二次留守的候鸟及其家长在“免费的奶酪”面前不再犹犹豫豫。 一言以蔽之,要解决二次留守之痛,政府不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