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东莞社工离职率近两成 |
记者昨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东莞市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2011年度东莞市社会工作发展综合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东莞共有一线社工600人,平均月薪为4600元,社工督导助理月薪则在5600元左右,收入较为稳定。 但东莞社工行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统计显示,2011年东莞市社会工作者离职率高达19.79%。此外,社工行业还面临社工素质瓶颈、机构“造血”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 员工 一线社工平均月薪4600元 市民政局社工科刘旭波介绍,东莞社会工作服务广泛覆盖民政、教育、禁毒、新莞人等10多个领域,其中社区服务领域的就业人数明显高于其他领域,达到了197人,占全市社工总人数的32.8%。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总人数的97%,从业人员的持证率高达81%。 与此同时,25个镇街积极引入社会工作人才,自主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加速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也促进了社会工作事业向基层社区的深入推进。 目前,东莞一线社工工资平均在4600元/月左右,社工督导助理则在5600元/月左右,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东莞社工行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机构 行政、财务管理较完善 与此同时,东莞市社会工作服务无论是从服务领域还是服务辐射范围都实现了广覆盖。 刘旭波介绍,从全市范围看,截至2011年底,7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民政、教育、团委、妇联、残联、司法、禁毒、社区和新莞人等11个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报告显示,全市各社工机构在运营方面得分较高,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了组织治理结构,基本符合现代公益组织特性。 社工机构在对社会工作者的监管和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逐步凸显,运作的规范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由于东莞在全国率先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且明确规定薪酬指导价,较好地保障了社工服务购买经费及时发放到位。 本次评估机构与指标体系 东莞2011年社会工作发展综合评估聘请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东莞市现代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和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 本次评估采用多方主体打分的方式,评价主体包括:评估中心、用人单位、机构社工、香港督导及服务对象(随机抽样),各主体所占权重分别为:70%、9%、9%、6%、6%。 本评估指标体系从组织运作规范性及社会工作服务成效两个层面反映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作情况,从机构运营、机构内部财务审计、社会工作岗位绩效、社会工作服务成效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挑战 人员流失严重 统计显示,2011年东莞市社会工作者离职率高达19.79%,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显示,社工的流动对其工作开展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特殊性,要求社工对其所服务的社区或服务领域及服务对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频繁的人员流动势必降低服务成效,甚至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东莞社工行业为一线从业人员提供的培训较少,继续教育工作未能尽数落实,不利于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 机构造血功能薄弱 报告指出,来自政府的财政投入已成为社工机构的资金命脉,机构自身造血功能薄弱,缺乏社会资源的整合意识与能力。 这种对政府资金的过度依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工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机构的发展完全受制于政府相关政策,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尚显薄弱。 与此同时,报告揭示东莞社会工作还存在着项目操作能力不足、对服务存在误区等问题和不足。 仍存在“行政化”现象 报告披露,社工服务“行政化”的现象仍然存在。 报告指出,就各领域每个岗位单月平均专业服务时长而言,以卫生领域的专业服务时长最高,但在部分领域,如司法、工会、团委等领域仍然存在行政工作任务较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服务的开展。 就总体服务量而言,市直岗位的服务效率高于镇街。这一现象与市直岗位配备有香港督导进行专业指导有一定的相关性。 建议 制定专业服务标准,加大项目购买力度 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一直难有“公断”,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内容的复杂性而衍生的不可测量性。 为此,报告指出,需要根据各领域特点、各领域内容,制定各领域专业服务标准,为各领域服务内容的确定和服务考核提供依据,同时为用人单位在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时,服务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对项目运营能力不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报告建议加大项目购买权重,实现岗位与项目购买的有机结合。 报告指出,在2011年度,东莞市启动了由福彩公益金支持的公益创投项目,部分镇街在购买服务时也开始探索“岗位式购买、项目化运作”的推进路径,为未来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化购买奠定了基础。 此外,对于“社工热”下的“社工荒”问题,报告建议东莞需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转化力度,实现人才外引内育的并重。 《2011年度东莞市社会工作发展综合评估报告》日前发布 |
|